助力生态省建设
省政协积极配合全国政协调查组提出的将我省建设成为北方生态省的建议;1999年底,国家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此后,省政协的多份建议被纳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助力生态省建设
省政协积极配合全国政协调查组提出的将我省建设成为北方生态省的建议;1999年底,国家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此后,省政协的多份建议被纳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议政与联谊
2001年3月,省政协常委会讨论通过《关于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省会城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
1999年5月至6月,省政协就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县域经济定位、盘活县域国有资产存量、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营造小城镇成长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19条建议。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洪虎、副省长王国发作出批示。
关于加速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案。
建议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伪满皇宫景区原归省文化部门管,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省政协提议划给长春市管理。省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考察,现场办公,解决了这一难题。
长白山景区原由林业部设立的保护区、延边州、安图县等多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省政协调研后,提议建立单独的长白山景区统一管理机构,最终得以落实,促进了长白山旅游发展。
《加快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的调查报告》提出后,长春市决定以计算机软件企业和有关大专院校为主体组建股份公司。
提案解决问题
实行和推广政协提案“现场办理、公开答复”和跟踪调研、视察督办制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政协提案委对承办单位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视察。
1999年李斌、杜长龄委员提出《发展高等教育,促进科教兴省》提案后,关于改革招生制度的建议被采纳。1999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比1998年增加14418人,扩大招生比例43.7%。
建议在卡伦湖教育开发区探索教育—科技—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新模式的提案提出后,引起全国政协和国家教育部重视,专程来我省论证和研究。
《关于对省高院成立环保法庭的建议》提案提出后,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省各级法院指定专门合议庭审理环保案件。
2000年5月24日,召开全省提案工作座谈会。对20件优秀党派团体提案和27件优秀委员提案进行表彰。
反映社情民意
1999年,召开全省政协信息工作会议,实现与全国政协信息联网,建立健全与各民主党派和市县政协的信息网络。
1999年4月,省政协收到3份社情民意,反映基层在执行“按保护价收购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等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朱镕基总理作出批示。
解决长春市学生乘车难问题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落实。
开展民主监督
省委印发《关于试行民主监督建议书的意见》(吉发〔1999〕13号),为政协民主监督开辟新的渠道。
委员视察调研
2000年4月7日、8日,省政协主席张岳琦(左二)视察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
2001年11月29日,省政协组织在长春的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集中视察新组建的吉林大学。
2002年9月26日,张岳琦(右二)带领委员视察长春医院。
解决焦点问题
省政协积极向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反映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特殊情况和困难,就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通化市一家服装厂在体制改革中因违规操作,致使313名职工利益受到损害。省政协通过多次协调,在职职工获得一次性补偿资金600多万元,退休职工获得全额养老保险金400万元。
1999年3月,省政协委员转来扶余县四马架乡农民刘秒等人上访信,反映二轮土地承包中被剥夺分地权利一事。省政协将调查报告转省政府后,省委农研室、省农委调查后予以妥善解决。
生态省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杨汝岱等领导连续两年对吉林省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和研究,全国政协九届三次常委会议对所形成的专题报告审议后,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吉林省列为全国生态建设试点省的建议。1999年底,国家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
《对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建议》和《关于推进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几点建议》纳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图为2002年10月10日,住吉全国政协委员到白城视察生态建设情况。